首页 >> 农业新闻 >> 十月稻田靠卖东北大米登陆港股,去年营收45亿元却增收不增利
详细内容

十月稻田靠卖东北大米登陆港股,去年营收45亿元却增收不增利

0月12日,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09676.HK)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。截至发稿,十月稻田报每股18.84港元,较发行价上涨22.66%,总市值为201.2亿港元。

这家靠销售东北大米起家的公司,乘上了电商平台的“快车”,逐渐在市场上杀出重围。2022年,公司营收虽然超45亿元,然而却没能止亏。

2005年,十月稻田进入厨房主食食品行业,开展原粮贸易业务。2011年,公司相继创立“十月稻田”和“柴火大院”品牌。2021年,公司完成了A、B两轮融资;同年,位于沈阳新民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投产。2023年,公司完成C轮融资。

近年来,十月稻田的营收得到了显著增长,但是净利润却一直不稳定,且曾在疫情的三年间连年亏损。

招股书显示,2020年至2022年,十月稻田的营收分别为23.27亿元、35.98亿元和45.3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为39.6%。其中有80%的收入来自大米,其余为杂粮、豆类以及干货等。然而,2020年至2022年,十月稻田的净利润分别为0.14亿元、-1.73亿元和-5.64亿元,2023年前三个月录得净利润0.19亿元。也就是说,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,累计亏损了7.23亿元。

可以说,十月稻田是靠电商平台杀出来的一匹黑马,但对于电商渠道的过度依赖则是它的“副作用”。2011年,开始与京东合作,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。2013年,十月稻田与天猫合作拓展电商平台。2020年至2022年,公司线上渠道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9.5%、75.5%及69.4%。

电商平台的业绩表现离不开十月稻田在电商平台的“大手笔”支出,单是2021年在电商平台支出的成本已经接近当年公司净亏损的金额。


seo seo